国内高校里有多达数千万的在校生,这使得校园市场一直以来备受创业者关注;不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普遍获得学生们认同的应用却并不多。
最近,两款课程表应用受到了不少关注;有趣的是,这两个团队一南一北,一个在校园内一个在校园外,却做着同类的产品。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课程表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应用?又各自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前不久,我分别和两个团队的负责人进行了对话。 继续阅读 »
国内高校里有多达数千万的在校生,这使得校园市场一直以来备受创业者关注;不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普遍获得学生们认同的应用却并不多。
最近,两款课程表应用受到了不少关注;有趣的是,这两个团队一南一北,一个在校园内一个在校园外,却做着同类的产品。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课程表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应用?又各自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前不久,我分别和两个团队的负责人进行了对话。 继续阅读 »
前不久,一篇名为《降级论》的文章在互联网创业圈内广为流传,引起了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鸣。在文章中,作者罗浩分享了他的三次创业:他曾在2007年 将一个Web 2.0网站做到Alexa中国区前1000名,在2011年将一个社交网络App做到了苹果官方推荐免费榜第一名,但这两次风风火火的创业却都是一路亏 损,最终因资金问题而失败;随后他转向传统行业,做起了婴儿写真工作室,这个在他看来有些“低级”的项目却实现了收支平衡。
罗浩认为IT 精英们创业的出路是“降级”、去做那些他们曾经不屑的项目,而我从他的文章中看到的却是兴趣对于创业的影响。如他所说,IT青年喜欢的是“升级”,是“把 MySql改成MongoDB,把Apache升级为Nginx,在Mac上装Ubuntu,Ubuntu里再装个虚拟机去跑Mac OS”,很多创业者选择去做“高级”的项目也正是源于这样的喜好,此前专注于在社交领域创业的他本人大概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兴趣促使他们创业,并影响着 他们创业的方向。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