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切斯特、利物浦和约克的这次旅行,是我来英国之后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电脑生活。配合着3公司的3G网络,我在这几天里尽可能用我手中的诺基亚E72作为电脑的替代品,这让我感觉 到,诺基亚的手机和服务,远没有媒体上形容的那么不给力;但同时也让我开始思考,有着这样一个依旧十分不错的平台,诺基亚这一曾经的霸主为何会陷入如今的窘境。
说到诺基亚的服务,不得不提Ovi。作为诺基亚的中高端智能机,E72集成了完整的Ovi应用,包括通讯录、音乐、应用商店、地图和邮箱等。我使用得较多 的是后三者。Ovi邮箱整合了Nokia Messaging,在联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实时的邮件推送,并且不仅支持Ovi邮箱,还支持Gmail、Hotmail、雅虎邮箱以及一些国内邮箱;到 英国之后,我不仅用这一功能实时接收Gmail和学校邮箱的邮件,还将其作为和国内联系的一个重要通讯方式:国内的人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和我进行邮件通讯。 尽管和黑莓的Pushmail还有细微的差距,但在有网络保证和充足的流量的情况下,这一免费服务完全可以弥补E72这类被定位为商务机的手机在邮件功能 上与黑莓和WM手机的差距。Ovi应用商店和其他的应用商店大同小异,会推荐一些常用的免费工具、游戏等,当然也会有收费的项目;不过和其他应用商店一 样,这里适合中国用户的应用也相对较少,我们最常用的UCWeb、QQ等都没有;因此,我通常会在上面直接下载一些外国人开发的应用,国产的应用还是智能 去官网或论坛下载。
真正值得一提的是Ovi地图,这可谓是整个Ovi中的一大亮点。在2007年收购Navteq之后,诺基亚推出了诺基亚地图,随后更名为Ovi地图,并与 今年初宣布其完全免费。就地图本身来说,它和谷歌地图还有一定的差距,也还不能在手机上显示卫星图、交通路况等信息。不过,这一地图在诺基亚平台上却有其 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其他导航地图相比,它在专业性上并不欠缺,却是完全免费的,这为经常使用GPS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免费选择。与谷歌地图相比,它 又可以更好的和GPS结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前下载好完整的地图,并进行离线导航,这对于网速较慢和流量有限的用户是一大福音。而在其最新版本 中,Ovi地图更整合了大量的LBS服务,除了可以向Facebook上分享当前的地理位置和图片外,还可以从中搜索到大量的旅游、生活信息。这次我没到 一个城市,都会首先用其搜索该城市的主要景点,并和之前通过互联网搜集的信息作比较,然后让GPS指引我去参观这些景点;参观经典的过程中,我也会拍一些 照片,并上传到Facebook上。除此之外,它还能提供当地的天气预报、食宿信息、商场打折信息、影讯等,我虽然不一定用得上,却对其有了相当不错的印 象。
从这样一个庞大的应用群不难看出诺基亚的野心。根据诺基亚推出Ovi的时间来推断,他们可以说几乎是从未对塞班平台的开放抱有任何信心,将其开源只是一时 的无奈之举。事实上,他们大概根本就没有把单纯手机制造商的摩托罗拉、三星、索爱、HTC或者单纯的系统开发上微软和谷歌看作假想敌;RIM虽为同类公 司,但主要的市场在地理上几乎没有重叠;他们真正的目标,只有苹果。无法做到像Android平台那样的开放,又无法吸引到很多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自己 来开发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而从Ovi套件以及其他非手机端应用可以还可以看到,他们的野心不是仅局限于移动互联网,同时也剑指传统互联网、Web2.0 和云计算领域,最终从别人眼中的手机生产厂商转型成横跨多平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然而,现实对于诺基亚却是残酷的;野心之下,Ovi的推出并未扭转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颓势,甚至它本身也并未引起多少关注;而媒体上则更是少有Ovi 的报道,这跟iPhone与Android应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塞班开源的失败在诺基亚的意料之中,那么Ovi受到的冷落则肯定让对其抱有很高期 待的诺基亚和其股东们大失所望。那么,这样一个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平台,又为何会陷入如今的窘境呢?
首先,Ovi套件优化问题给用户留下了一个糟糕的印象。相信很多诺基亚中低端用户最早接触Ovi这个名称都和我一样,是通过“Ovi套件”这个诺基亚PC 套件的升级版。尽管没有强制升级,但在使用PC套件的过程中,用户都会受到相关提示,也有不少用户最终选择了这个选项。然而Ovi套件糟糕的优化使得电脑 与手机连接变得十分缓慢,同时它也经常出现假死现象。的确,很多PC套件优化都不是很好,且不说三星和索爱的,就连苹果的iTune,也被不少“果粉”视 为一大烦恼。但Ovi套件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跟它的前身相比性能上差距过大,这不仅导致它功能上的亮点被忽视,也使得Ovi这三个字母成为了不少诺基亚用户 的心病之一:在不少论坛上,但凡提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常见到有人对Ovi套件糟糕的性能进行抱怨。
其次,Ovi的服务并不适合诺基亚主要的目标受众群体。很显然,追求时尚、娱乐等功能的用户更倾向于iPhone,而追求新体验、可玩性的用户则会选择 Android,另外一部分偏重商务的用户可能会选择黑莓,诺基亚的用户则更多是对手机功能并没有太多要求,甚至不太看重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的区别,选 择诺基亚纯粹是因为其丰富多彩的“壳”。当然,这并不一定是坏事,iPhone用户中也有很多人只是追求时尚、对手机本身一窍不通;同时,诺基亚也正是依 靠这样一些“初级”用户,才足以维持其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但是,针对这些用户,开发的应用需要简单易用,并且在不干扰到用户使用的情况下给出 尽可能多的提示,帮助不会主动探索的用户了解手机的功能及使用方式。然而,Ovi并没有做到这些,无论是应用商店、地图还是通讯录,都只是静静地躺在那 里,既未主动告知用户其存在,也没有通过什么特别的方式吸引用户去使用这些功能;Ovi邮箱倒是有提示,设置也不算太麻烦,但对于很多诺基亚的用户来说, 易用性仍不够高。看来在主攻“换壳”的同时,诺基亚在用户体验方面还不够给力。
再次,产品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Ovi的出现确实给用户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其本身仍存在不少缺陷。Ovi邮箱的邮件推送业务有时会出现在网络信号良好的地 方无法接受邮件的情况,甚至有时会长时间无法同步收件箱;Ovi地图不能直接在手机端添加地点,位置共享目前也仅针对Facebook开放;Ovi通讯录 和本地通讯录的分离,则让用户有些摸不着头脑。最糟糕的当属应用商店,而其主要问题依旧在性能上:如果iPhone或者Android应用商店反应如此之 慢,相信不会有如此多的人为其贡献应用。或许塞班的底层代码确实影响到一些软件的优化,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该应用商店的表现如此差劲。于是,当 iPhone和Android应用商店几乎每隔几天就在媒体上公布其应用数量的突破时,Ovi商店里真正有特色的应用仍旧少的可怜。
最后,公关不力使得Ovi没有赢得多少关注度。苹果的一大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无需主动进行公关,也可以让他们的产品每天见诸各大IT网站的咨询中,同时一帮 忠心的粉丝也在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新闻;当然,这样一家公司在公关上的投入自不会少。谷歌和微软在广告上的投入也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谷歌,为了让 Android能走上iPhone的成功之路,也想方设法通过媒体为其制造“传奇色彩”。而使用Android的厂商,更是为这些自己产品线上的顶尖产品 不惜血本进行宣传,例如在伦敦,最近公交和地铁站的广告牌上随处可见Galaxy Tab的广告。诺基亚N8尽管产品本身令人失望,但其舆论攻势并不算失败。而Ovi则完全相反,无论是户外广告、传统媒体广告还是网络广告,都少有Ovi 的身影;网上的相关新闻也很明显都是公关稿,没有多少吸引力。在设计和研发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后,诺基亚在Ovi的后期投入上显然是不足的。这让人无法理 解,因为Ovi这样一个平台并不局限于塞班系统,即便是在被诺基亚视为救星的MeeGo上,它依然有可以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总而言之,Ovi的背后,是诺基亚发力智能手机、进军移动互联网乃至云计算的野心,但现实是严峻的。好在Ovi这样的服务并不像硬件或软件那样缺乏可塑 性,它依旧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关键在于诺基亚后续的战略决策是否合理。对于诺基亚来说,Ovi的窘境只是其近些年来的一个缩影,与同样问题缠身、近些年来 几乎一无是处的雅虎不同的是,诺基亚做了不少正确的事情,但同时也犯了更多的错误。后续,我还会继续探讨诺基亚的问题,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