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在极客公园创新宣布将推出PC和电视浏览器;由于UC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此前曾表示“不考虑做PC浏览器”,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看衰PC互联网的言论,此事如同阿里食言做游戏一样迅速发酵,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UC做PC浏览器的原因和前景的分析文章。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这是UC首次涉足PC互联网领域。但事实并非如此:UC的确没有推出过PC版浏览器,但它很早就推出过PC端的产品——my.ucweb.com(后域名更改为my.uc.cn),只是后来被UC亲手砍掉了。
简而言之,它是一个网页端访问和管理阅读器、网盘、书签同步等UC浏览器附加工具的产品。不过与如今多数移动产品的网页版同时面向PC与移动终端用户不同,这个产品是专为UC用户在PC下使用这些功能而开发的,因此尽管仍旧是移动浏览器的附属产品,但将它称为UC在PC端的第一次试水并不为过。以下是通过百度图片搜索到的不同时期该产品的截图:
我接触这款产品是在2008年底,而我搜索到的关于这款产品最早的评论出现2007年,那时iPhone刚刚问世,Android尚未诞生,国内移动市场还是功能机的天下。在当年的Symbian、Windows Mobile和Java三大平台上,UC凭借压缩重排、省流量、快速访问网页等特性在手机浏览器领域一骑绝尘,也推出了不少附加的工具,例如RSS、网盘和书签管理等。
由于主流网盘还没有推出手机应用,Google Reader也只是推出了自适应页面,并未专门针对这些平台推出App,许多用户都将UC网盘和UC阅读器称为“手机上最好的网盘”,“手机上最好的阅读器”,一些类似的评论今天依然可以搜到;如果你当年体验过这些服务,应该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不过在小屏、依赖键盘操作的功能机和Symbian、WM手机上,无论是管理网盘上的文件还是同步标签、订阅RSS都极其困难,于是一款供PC端用户通过Web管理这些工具的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了。站在当年的角度来看,这个产品极大地增加了上述工具的易用性,也完善了UC的生态。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个产品的核心并非前端的管理页面,而是背后的一套账号系统。用户如想使用这个它,需要注册一个UC账号(通常是手机号),然后便能从PC端和不同的手机端访问RSS、网盘和书签。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一段时间,UC曾大力推广这个账号系统,用支持PC端访问与管理作为卖点引导用户注册。
但很快,UC停止了对于注册账号的引导。大概是在2009年底,UC关闭了通过PC端管理阅读器订阅的功能,自此其阅读器也泯然众人,最终被放弃。
之后,my.uc.cn又继续运行了一段时间,但UC没有再做推广,也没有为其增加新功能;再后来,这个页面被彻底关闭了,网盘、书签同步以及账号系统被整合到了UC云。而与其他推出云存储产品的互联网公司不同,UC对UC云从未大力推广;在百度、360、腾讯、金山展开存储空间大战之时,UC云的永久存储空间仍旧只有2GB,这款产品在公司的地位可想而知。
做PC浏览器,并不意味着UC对放弃my.ucweb.com这个PC端产品的否定,毕竟这是两款不同的产品;但从俞永福和何小鹏的演讲来看,UC的PC浏览器很可能主打多终端的同步与融合;若如此,便是重走当年的老路。
那么UC为何会逐步放弃有着不错口碑的PC端产品?在去年12月底的一次电话采访中,我曾将这个问题抛给何小鹏;由于那一轮调整始于2009年,恰逢3G发牌,我又问在4G发牌之后的2014年,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战略调整。或许是不想提前透露做PC浏览器的计划,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强调iOS和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从其他渠道得到的说法是,UC在2009年将略重心从工具转向游戏,同时精简产品线,网盘、阅读器、书签同步等工具以及账号系统便成为了牺牲品。联想当年UC低调收购九游一事,这一解释似乎合理。问题是,做游戏和继续做这些工具真的矛盾吗?或许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的UC并没有看清PC端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价值吧。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