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

disappear在英国时认识一个朋友,中国人,曾经很熟;我回国后她仍留在英国,已有一年多没见过面,也有大半年没联系过了。

前几天突然想起她,便打算通过微博和她聊一聊。没想到她的微博已是“人去楼空”:清空了所有信息、删除了所有联系人,还设置了禁止关注;如果不是无法注销,或许这个账号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又去看她其他的IM和社交账号,比如QQ、MSN、Facebook、人人网,发现要么已经无法找到这个人,要么显示账号已注销。看来,她是有意离开所有社交网络,从虚拟世界中消失。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我试图根据之前掌握的信息在网上搜索她的“踪迹”,大概是能力有限,最终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翻出之前存下的电话,发短信问候她平安。

不久之后,收到她回复的短信,告诉我她没事,还和以前一样;只是不像在社交网络上花太多时间,就把哪些账号都关掉了。她还说,已经有不少国内的朋友发现她的“失踪”,通过电话和短信问她是怎么回事。她给了我一个Gmail,说以后可以用这个邮箱联系;我看了下地址,应该是新注册的,其中没有包含任何与她相关的信息。

她选择这样做,自然有她的原因,我倒并不觉得奇怪。相比之下,我更感兴趣的是她如何能做到“失踪”的。

我曾以为,在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个人想从和他有关联的人的世界里消失越来越困难。Viktor Mayer-Schönberger的《删除》一书让我进一步确信这个观点,他在书中告诉人们,由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等网站搜集并永久性地保留一些信息,“记忆”变得越来越容易,“遗忘”却越来越困难。

不过,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被机器、被互联网彻底“遗忘”或许不容易,但想被曾经有过交集的人遗忘并没有那么困难。当我们习惯了使用低成本的工具与他人联络,并对这些工具形成依赖,如果有一天它们不再能够使用,我们会怎么做?会去尝试那些过去常用、如今显得成本较高的联系方式吗?

如果她把电话也换掉,或者我当初没有存下她的电话号码,我也许会去问问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是否还和她有联系;如果依旧没有消息,我便可能会放弃联系她的尝试,以后也不知是否还会再去她联系;或许,她会因此从我的世界里彻底消失。我相信如果我一定要找到她,我可以做到,比如通过更多的人辗转打听;然而,我不确定我是否会那样做。

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我删除或更换所有的联系方式,我会从多少人的世界里消失?我应该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