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观察英国互联网观察 › 伦敦IT生活小感

伦敦IT生活小感

到伦敦之后几天并没多去旅游,主要还是忙于安顿宿舍,熟悉环境。适应生活之余,我也开始了对于伦敦IT生活的观察。从我住的地方延Edgware Road和Oxford Street两个主干道去学校,整个路上并没有看到像国内电脑城一样的地方,却有很多卖各种电器的商店、专卖手机的商店,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店面。给我的感 觉是,伦敦这样的城市,很少人会选择组装的PC,要么用笔记本,要么就用Mac;当然,也或许是我还没找到大型电脑卖场罢了。至于手机,像 Carphone Warehouse一类的店满街都是,不过里面卖的多数也是运营商定制的手机,Pay As You Go的手机也有,大多数价格和国内相差无几。

说到运营商,英国的电信市场相比之下可算是个自由竞争市场了,除了较大的Vodafone、O2、 Orange、T-mobile、3、Virgin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运营商,Tesco和Argos等超市也参与到竞争中来。但竞争并未带来多少正 面影响,反而我们来这边之后体会到的更多的是负面的问题,例如运营商之间高额的花费、每个运营商都会有一些信号盲区等;反而,国内垄断程度较高的电信市场 不存在这些问题。

今天早上去警察局注册换乘了3趟地铁,我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看书、看报的人非常多,但浏览手机的人却非常少。大概3趟地铁上我一个只看到过5个在浏览 手机的人,另外还有一个人在地铁上使用笔记本电脑,剩余的人,无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大多选择看书或看报。这与去年我在北京地铁上看到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可能与坐地铁的人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我出发的时间地铁上乘客的年龄层次有一定关系,而且地铁里很多运营商的信号都没有覆盖也影响了人们选择手机 进行阅读,但无论如何,我相信伦敦人对于传统纸质媒体的偏好程度是相当高的。事实上,伦敦很多人都用iPhone,来了几天已经看了到数不清的 iPhone,有人用它听歌,有人用它拍照,但我没看到过有人将它用于阅读。至于iPad,虽然每个电器商店都将其至于门口醒目位置,但我始终没看到过有 人用它。

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的互联网内容领域,传统媒体旗下网站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在这样一个强国里,没有一个像雅虎、新浪这样独树一帜的门户网站, 而在Alexa的流量排名中,英国始终至少有3个传统媒体网站能够进入前二十,BBC更是长期居于前十,这在大国中是相当少见的。在数字化时代来临时,英 国人对于传统媒体的偏好给了传统媒体充裕的时间来应对数字化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让他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转型。所以,当纽约时报曝出停止发行印 刷版、专注电子版的时候,我相信这样的事情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在卫报、每日邮报和泰晤士报身上。

明天我会去伦敦科技馆,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