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观察互联网与社会 › 互联网时代,隐私本就是浮云!

互联网时代,隐私本就是浮云!

今天中午我们系的研究论坛邀请了牛津互联网学院的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来进行一个小范围的讲座。OII本是我向往的地方,加之此人又是研究互联网管理的,于是我便混在了一堆教授和博士生中间去听他的讲座。

前两天特意看了下他之前的一个讲座,没想到他今天的讲座和网上的视频几乎完全一样,多少让我有点失望。他去年年写了一本很畅销的书,题目为Delete: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而他的演讲基本上便是对这本书内容的一个大致介绍。
他首先讲了几个例子,都是有人无意中在网上分享了一些内容,数年后这些内容恰好在一些 关键时刻被别人搜到,使得这几个人后悔终生。进而他讲道,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记忆比遗忘困难;但如今在网络时代,记忆不再那么困难,遗忘却并不容易。他重 点用了Google和Amazon作为例子,告诉我们这些网站每天都在记录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每一次浏览;网站对我们的了解,远远比我们自己 想象得要多。接下来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他认为网站选择删除一些记录的用户信息,不仅是对于用户的保护,对于网站自身也有益处:例如亚马逊的图书推荐,在 较短的周期内会比较精确,如果参考了长期的数据,精确程度则会显著下降。于是他虽然提到了法律和技术手段,但并未将重点放在此处,而是选择由时间维度入 手,建议对数字信息加入时间期限,过期自动作废,以此来解决虚拟世界中的遗忘难题。当然,他这套理论看似新颖,其实没有太多可操作性,也没多大的学术价值,在提问环节他某种程度上也承认这一点。例如我问他如果时间期限的存在使得即将过期 的内容变得更有价值,从而吸引大量的人来试图保存它该怎么办,他说他只是在探索一个相对合理的办法,至于是否行得通还很遥远。

或许是之前写过一些关于隐私方面的东西,在面对这些现象时,他没有过多从隐私方面来做探讨,让我有些奇怪。不过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或许即使在对隐私极为 重视的西方国家,网民也对于网站记录自己使用行为的做法,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即使他们并没有征得用户的许可。虽然我过去对此也不能说没有察觉,但经过今 天他的这个讲座,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仔细想想,如果每天你在谷歌上的搜索信息都被谷歌掌握,这就相当于他们掌握了你每天在思考的东西,是在记录你的思想;电子商务网站记录的则是你每天买的和 想买的东西,可以说是你的生活。对于常人来说,难道这不是隐私吗?奇怪地是,很多人知道这些,却不以为然;即使像Viktor这样的专家,也并不愿意纠缠 于对于互联网上隐私的探讨。或许,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大家仍旧每天在探讨隐私,但想像过去(当然是指西方)那样保护隐私,已经十分困难了。

于是微软能辨别你电脑上是否使用了盗版系统,腾讯也能够知道你是否用了360的软件(说不定他们还有记录大家的聊天记录)。至于那些杀毒软件,别的不说, 你每次全盘查杀,你所有的文件就要被它扫一遍;即便不记录文件内容,把文件名记录下来,也够可怕了。当然在监控你的还不止这些IT企业,比如说那些被恐怖 主义困扰的国家的政府,又比如……总之,大家都说要保护你的隐私,实际上大家都在窥探你的隐私。

既然如此,如果真的对隐私有所苛求,那么所有的企业、组织都是不可信的,唯有不上网,才能真正避免自己的隐私泄露。至于一家企业是否有窥探用户隐私,不是 由另一家企业说了算的,无论是360指责QQ扫描用户文件,还是腾讯指责扣扣保镖盗取用户密码,即便是真的,也不该由他们说了算。他们要真觉得对方有问 题,大可以直接报案,像蒙牛案一样,让警方来秘密处理,不走漏风声。不过,在中国,哪怕是放眼全球,这些大企业中恐怕也没谁敢这么做,因为,没人能保证, 自己是完全干净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