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8日,美国互联网开始了对《反网络盗版法案》(SOPA)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IPA)的抗议。维基百科关闭英文版一天,仅保留这两 个法案的条目;Google、Wordpress等多个知名商业网站也采取了涂鸦、首页黑屏等方式号召人们加入反对两法案的行列;还有多个致力于推动网络 自由的NGO也在各自网站上开展了抵制活动。
不过这两个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并不大。白宫近日已发表了不 支持两法案的声明,积极推动SOPA的共和党内部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更多指责的SOPA已取消了1月18日在众议院表决的计划,据 称将进行修改后再提交表决;PIPA尽管将于 1月24日在参议院表决,但外界普遍认为难以被通过。
即便如此,很多美国人仍在讨论两法案一旦被通过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抗议日中,一些网站展示的首页便是他们认为法案通过后网站将会呈现的样子。但这两个法 案的影响力将不会仅仅局限于美国,因为美国仍旧主导着全球互联网资源,同时硅谷也引领着全球互联网创新,一旦两法案通过,其影响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 国家。
那么,两法案通过后会对中国互联网产生怎样的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国对中国网络审查的指责将会被削弱。这两个法案是一种基于一国特定法律(而非国际公认的原则)的网络审查行为,与中国在法律框架下的网络审查行为 并无本质区别;同时,根据先前的版本,DNS劫持等一向受到指责的技术手段也将被认为合法。长期研究中国网络审查问题的Rebecca MacKinnon尽管目的上存在不同,但两法案的实际效果将会类似于中国的防火长城。一旦两法案被通过,不出意外,《环球时报》和人民网等媒体将会对这 两个法案进行报道,并命令各门户网站首页转载,以增强网络审查的合法性。
其次,部分中概股将进一步遭到打压,视频与社交网站在美上市或融资会更为困难。两法案都强调其重点针对国外流氓网站(foreign rogue websites),尤其是存在盗版内容和虚假商品的网站。尽管国内网站已逐步开始注意版权问题,但如果按照美国尤其是两法案的界定,很多在美上市或打算 在美上市的网站中盗版内容依旧不在少数。尤其对于UGC类视频网站和社交类网站来说,审查用户上传的英文内容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理论上说这些网站都 存在在美国遭到屏蔽的风险。此外,如果两法案通过,投资者对于整个互联网概念的前景都将看低,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更可能遭受资本市场打压,一 旦这引发又一次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恐怕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家化道路可能受阻。由于两个法案针对的外国流氓网站包括销售虚假商品的网站,对于阿里巴巴这样希望拓展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打假压力,过往的假货“前科”也会其在美国的发展(包括收购雅虎)面临更多困难。
第四,中国市场将受到更多美国互联网企业重视。若美国通过两部法案,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可能受到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他们 面对网络审查时的态度也可能不会再像过去一般强硬。更多的美国互联网企业会选择接受中国的网络审查以进军或重返中国本土,并重新调整中国市场的战略,甚至 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市场。本土互联网企业可能面临比过去更严峻的挑战。
最后,美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力受损,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还难以预期。美国互联网巨头们指出,若两法案通过,将大大削弱美国互联网的创新能力,尤其在社交领 域将很难再出现成功的创新企业。如胡天翼在《SOPA 笔记》一文中所说,“审查的一个最恶劣的后果是,最终只有那些最有钱的大网络公司才有实力运营网络业务”,硅谷的互联网创新浪潮可能戛然而止。这对于中国 互联网企业来说,一方面少了“抄袭”的模板,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在创新上引领全球的机遇,是福是祸可能还决定于中美互联网大环境的此消彼长。
总之,网络审查的影响从来就不局限在某一个国家,美国的网络审查更是如此。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吴修铭在2006年发表的《The world trade law of Internet filtering》提出,未来网络审查可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贸易壁垒,一年后谷歌便据此游说美国众议院就中国的网络审查向WTO提出抗议。如果 美国通过了这两个法案,这一观点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成为一个热门的国际议题。
(文中部分内容参考维基百科对于两部法案的介绍。)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