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观察翻越长城 › 也谈Twitter被屏蔽事件

也谈Twitter被屏蔽事件

此文作于2009年6月3日,为本博客被搜索率最高的文章之一,昨天调整分类时不幸被管理员删除,好在之前已被多次转载,我得以得意从其他网站上得到原文。现重发,希望能被保留。

昨日GFW突然发作,其实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只是这次选择的内容比较引起大家关注。一是微软的那些服务,包括“享年一天”的bing.com、Live Space以及Hotmail。在我看来,微软这是咎由自取:既然他们敢于单方面停止所谓“支恐五国”的MSN服务而不顾及那些国家普通民众的利益,那么 这次成为GFW开刀的对象,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只是把Hotmail这样的邮件服务给屏蔽掉,有点不厚道,毕竟邮件已经是基本的通讯工具之一了,这会 给一些Hotmail的国内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再一个就是Twitter和Flickr这类Web2.0的网站,尤其是近期极为火爆的Twitter被 屏蔽,这个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并成为不少国外IT网站的头条。

仔细想一想,Twitter这样的东西,确实有其被屏蔽的理由;我并不是说它应该被屏蔽,我的意思是,相比之下,如果要选择一个网站屏蔽的 话,Twitter是首当其冲的。为什么呢?设想一下,假如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是某一个较大的群体,在Twitter上传播谣言,那将是一个多 么可怕的情景?类似的现象已经有人做过实验,有人以官媒名义散布一个“自焚”的谣言,十几分钟之内就被若干人转发。如果是有策划有预谋的在上面散步谣言, 那么情况可能会严重得多。

我并没有深入研究过Twitter的传播特性,但粗略看来,比起其他Web2.0服务,包括SNS,Twitter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消息的传播速度极 快。与此同时,Twitter的格式限制了理性言论传播,理性的人很难用短短数十字将他们的分析与思考表达出来。一旦谣言形成规模,群体效应将会显现,即 便有人对此产生怀疑,也可能很快被沉默的螺旋吞噬。

我想,之所以选择对Twitter开刀,也是有这个方面的考虑。当然,在一个足够透明的社会里,谣言是不足为惧的。但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不是一天两天能 够改变的,因此,对这样容易滋生谣言的载体作出一定的限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就如同美国不公开虐囚照片一样,是为了国家安全的考虑,我们应该尝试去理 解这样的做法。

相比过去类似的事件,这次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英文媒体基本未受影响。我粗略观察了一下,在BBC、CNN等媒体上,涉及敏感内容的文章,至今没 有被过滤;谷歌英文在关掉安全搜索以后也仍旧可以像往常那样不受限制地进行英文搜索;英文维基也未受影响。回想一年多以前,西藏“三·一四”事件爆发后, 这些网站曾一度全部遭到屏蔽,这和现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并被证明是有意为之,那么这说明有关部门对于互联网的管理理念已经有了 一定的转变,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具体而言,这有一点类似于“分级管理”。对于那些少数有能力有精力去关注英文媒体的网民来说,在当局看来,一方面,如果他们执意想去看,限制他们是非常困 难的,他们总能够找到突破封锁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层次等原因,这部分人也可能更加理性,即便看到了所谓的“敏感内容”,他们也能够有自己的判断, 不会轻易改变原有的理念。因此,让他们去看这些内容,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而对于中文网站的受众,由于群体极为庞大,里面夹杂着大量非理性的民众,因此对于 这些网民所能够看到的内容,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就像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

这样的管理理念,相比过去,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