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类存档 › 互联网观察

电子前哨基金会:我们早就说过NSA正在监视你

电子前哨基金会因为斯诺登笔记本电脑上的标识,电子前哨基金会在棱镜事件中广为人知。事实上,这家成立于1990年的非政府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推动互联网自由、保障网民权力的先锋。棱镜项目曝光后,EFF迅速组织了多个请愿活动,包括一个名为“Stop Watching Us”(停止监视我们)的网站,号召人们联名促请国会公开更多关于棱镜项目的细节。围绕这一事件,EFF新闻发言人大卫•马斯(Dave Maass)回答了我的提问。

知道棱镜这个项目后你们的反应是什么?
马斯: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几个单词是:我早就告诉你了!我们多年来一直就NSA的监视行动发出警告。 继续阅读 »

牛津互联网学院伊恩•布朗:不要在美国公司服务器上存放数据

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副总监伊恩•布朗

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副总监伊恩•布朗

由于棱镜项目牵涉广泛,在项目曝光后,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客、专家也积极参与到该事件的讨论中。牛津互联网学院学者、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副总监伊恩•布朗(Ian Brown)长期致力于信息安全和互联网隐私方面的研究,近日,他围绕棱镜事件回答了我的提问。

你对棱镜项目感到吃惊吗?
布朗:我起初不是很吃惊——美国法律(尤其是2008年的FISA修正案1881a节)允许不同目的的、非常广泛的监视。但看到这个项目的细节,并全面了解其实质后,我仍感到很震惊。 继续阅读 »

朝鲜行记(五):金正恩开启数字时代?

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碑,锤子和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中间的毛笔则象征着知识分子

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碑,锤子和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中间的毛笔则象征着知识分子

尽管居住在朝鲜的外国人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先行一步”,但朝鲜对于信息技术的开放举措并不仅仅局限于这部分特殊人群。

“电脑啊?每家都有啊,现在是电脑时代了嘛!”当被问及电脑在朝鲜的普及情况时,车导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她告诉我,朝鲜的大学里开设了电脑课,主要教电脑的基本操作和打字,部分学生会学习编程。她说虽然自己不爱玩,但电脑游戏在朝鲜十分普及,“男生们爱玩的武术、打枪游戏很热门。”她还表示大多数人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但没有回答我关于电脑品牌和操作系统的问题。

李导则表示,使用电脑“上网”和玩游戏是他下班后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在把玩我的数码设备时,他也表现出对于游戏的熟悉。

“那你会用手机玩游戏吗?”我问李导。

“手机刚刚普及,游戏还很少。” 继续阅读 »

朝鲜行记(四):始于外国人的移动互联网

5月1日,平壤街头,一位市民正在查看手机

5月1日,平壤街头,一位市民正在查看手机

在精英阶层对于信息技术需求日益强烈的同时,种种迹象显示,平壤当局正逐步放松对于信息技术的限制,尽管过程缓慢而曲折。

今年1月,就在半岛局势日趋紧张之时,一个美国代表团到访朝鲜,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这个代表团中有前新墨西哥州州长威廉•理查森和他的顾问托尼•南宫,不过更受人关注的却是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Google Ideas的负责人贾里德•科恩——Google长期致力于推动网络自由,而朝鲜政府则全面抵制互联网的,两股势力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备受瞩目。

这个代表团的主要目的是营救被朝鲜逮捕的美籍韩裔人裴俊浩,但最终没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因而,施密特在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参观成了此行最大的亮点。这所朝鲜最高学府的电子图书馆是朝鲜少数能够访问因特网的地方,施密特一行在这里观看了朝鲜大学生使用电脑访问Google、维基百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网站。这段画面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还登上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继续阅读 »

朝鲜行记(三):精英阶层中涌动的数字暗流

这或许是第一台进入朝鲜的Surface,两位导游先后被它吸引

这或许是第一台进入朝鲜的Surface,两位导游都被它吸引

大多数朝鲜人无法接触到西方和日本、韩国乃至中国的新兴科技和数码产品,但朝鲜的精英阶层是个例外,而我们此行能够接触到的、能说汉语或英语的朝鲜人都属于这个阶层。他们大多上过大学,能接触到的信息比普通朝鲜人更广泛,对于新技术也表现出更多地了解和更强的需求,甚至还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取了一些不被允许在国内销售的数码设备或内容资源。

在丹东至平壤的列车上,我和一位团友遇到了一个身着高档西装、胸口别着金日成像章的朝鲜青年。他起初用自学的汉语和我们对话,但交流十分困难;随后我们尝试和他说英语,发现他的英语十分流利,而且说话时彬彬有礼。

他说他今年18岁,父亲是朝鲜驻东南亚一个国家的外交官,幼年时就随父母离开朝鲜,一直居住在哪个国家,只是在7年前回来过一次;这次从当地经中国返回朝鲜,是为了参加高考。“我希望能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治病救人。” 继续阅读 »

朝鲜行记(二):信息技术的荒漠

朝鲜人使用的手机大多是带有数字键盘的非智能机

朝鲜人使用的手机大多是带有数字键盘的非智能机

从丹东火车站乘国际联运列车出发,跨过鸭绿江上的中朝友谊桥,便到达了朝鲜境内。不过两国边境上的房屋并无太多区别,如果不是看到朝鲜文字,我很难感觉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中国。

但当我拿出手机,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国家,甚至是另一个世界——手机信号消失,即便开通了国际漫游也是一样。迄今为止,朝鲜境内无法使用任何外国的SIM卡;要想使用手机拨打电话,唯一的办法是使用朝鲜本地的SIM卡,而外国游客目前只有在平壤机场才能购买到这种SIM卡。

据车导和小周介绍,朝鲜的SIM卡可以拨打国际长途,但价格高达每分钟17元人民币。虽然是3G网络,但朝鲜的SIM卡并不支持访问互联网——其实不只是手机,绝大多数的PC也同样无法访问因特网,只能在一个名叫“光明”的国内网中做些有限的事情。 继续阅读 »

朝鲜行记(一):战争阴云下的朝鲜之行

4月29日上午,一群朝鲜妇女身着民族服饰向万寿台金日成、金正日铜像献花

4月29日上午,一群朝鲜妇女身着民族服饰向万寿台金日成、金正日铜像献花

今年2月12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朝鲜半岛又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3月5日,朝鲜又宣布将不承认《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尽管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2094号决议,对朝鲜实施制裁,但这没能阻止半岛局势的恶化。3月30日,朝鲜宣布朝韩关系进入战时状态,几天后又将“舞水端”导弹装上发射架,还劝告外国驻平壤的外交官撤出朝鲜。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战争的阴云,加上各国媒体的渲染,让许多打算前往朝鲜的游客因担心人身安全而放弃出行计划,中朝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的旅游业也因此受到冲击。4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今年的赴朝游人数比往年明显减少;丹东旅游局也曾发出通知,暂停赴朝旅游。

四月底,朝鲜旅游开始恢复。我参加了首批旅行团,走进朝鲜,在四天的旅程中从一个科技爱好者的视角近距观察了这个神秘的国家国家。 继续阅读 »

消失

disappear在英国时认识一个朋友,中国人,曾经很熟;我回国后她仍留在英国,已有一年多没见过面,也有大半年没联系过了。

前几天突然想起她,便打算通过微博和她聊一聊。没想到她的微博已是“人去楼空”:清空了所有信息、删除了所有联系人,还设置了禁止关注;如果不是无法注销,或许这个账号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又去看她其他的IM和社交账号,比如QQ、MSN、Facebook、人人网,发现要么已经无法找到这个人,要么显示账号已注销。看来,她是有意离开所有社交网络,从虚拟世界中消失。 继续阅读 »

美国互联网公司的隐私困扰

Google等美国互联网公司经常陷入隐私争议4月2日,法国、英国、荷兰等六个欧洲国家的监管机构决定对Google才去联合行动,要求后者修改隐私政策,使其符合欧洲的法律。就在此前一天,Google的隐私总监阿尔玛•惠顿(Alma Whitten)宣布将从公司退休;业界猜测,Google持续受到隐私问题的困扰让她离开公司的主要原因。

这不禁让人想起互联网隐私的话题近日在国内引发的争议。春节过后,先是360产品被指责存在隐私安全问题,紧接着315晚会曝光网易邮箱以及多家网络广告联盟侵犯用户隐私,这个话题一时间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焦点。

事实上,互联网隐私的争议不仅存在于中国,Google、微软、Facebook、苹果、雅虎等美国巨头以及许多创业公司都曾因隐私问题遇到麻烦,其中一些遭遇了来自各方的谴责甚至是觉得罚款。 继续阅读 »

信息技术点亮另一片天空

Accessibility“和健全人一样”是许多残疾人(包括身体残疾和智力残疾)毕生的愿望,而不断发展的科技正逐渐帮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能在奥运赛场上与健全人同场,除了超凡的毅力和艰苦的训练,价值1.5万英镑的高科技假肢也功不可没。同样是在各种高科技辅助设施的帮助下,因患卢伽雷氏症而失去行动和语言能力的物理学家霍金不仅得以延续生命,还撰写出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学著作。

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普通的残疾人,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了某些常人拥有的能力;但在PC、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帮助下,他们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身体、智力方面的缺陷,做起了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