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产品•人物市场•企业 › 创业失败?也许是兴趣害了你

创业失败?也许是兴趣害了你

创业失败?前不久,一篇名为《降级论》的文章在互联网创业圈内广为流传,引起了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鸣。在文章中,作者罗浩分享了他的三次创业:他曾在2007年 将一个Web 2.0网站做到Alexa中国区前1000名,在2011年将一个社交网络App做到了苹果官方推荐免费榜第一名,但这两次风风火火的创业却都是一路亏 损,最终因资金问题而失败;随后他转向传统行业,做起了婴儿写真工作室,这个在他看来有些“低级”的项目却实现了收支平衡。

罗浩认为IT 精英们创业的出路是“降级”、去做那些他们曾经不屑的项目,而我从他的文章中看到的却是兴趣对于创业的影响。如他所说,IT青年喜欢的是“升级”,是“把 MySql改成MongoDB,把Apache升级为Nginx,在Mac上装Ubuntu,Ubuntu里再装个虚拟机去跑Mac OS”,很多创业者选择去做“高级”的项目也正是源于这样的喜好,此前专注于在社交领域创业的他本人大概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兴趣促使他们创业,并影响着 他们创业的方向。

在百度上搜索“创业 兴趣”,几乎所有的结果都在告诉你兴趣对于创业的积极影响:“创业要按兴趣去做”、“用兴趣和爱好创业”、“兴趣是创业的最大驱动力”……在微博上,也不 乏企业家、投资人和所谓“创业导师”谈论兴趣对于创业的重要性。诚然,因为兴趣而创业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少;但在他们背后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创业者 中,同样不乏因兴趣而走上创业之路的,其中一些人的失败还与兴趣密不可分。罗浩的前两次创业只是其中一例。
在创新工场楼下,我曾遇到过一个外地来 的创业者,他向我询问如何用他的手机发送邮件——他想把商业计划书发给创新工场。他说他来北京只是听说创新工场很有名,会给创业者投资;至于如何与他们联 系、要做哪些准备,他一无所知,走到前来才被告知需要先通过邮件进行联系。谈到他的项目,他含糊其词,似乎想法还并不清晰;而被问到为何选择创业时,他却 坚定地回答:“我觉得很有意思。”

在车库咖啡这个闻名全国的创业咖啡厅里,不仅有许多北京的创业者常年在此寻找投资,也经常有外地创业者 来此驻守。一些人并无明确的方向,“先在这里呆下来再说”。一些小团队已经做出了社区或移动应用等产品,也拥有了一定用户量,却无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也很难获得投资人青睐。当我询问他们为何选择创业并在此坚守时,“兴趣”是一个频繁的被提及原因。

车库咖啡的官方微博经常介绍草根创业者 的故事,今年6月的一条微博令我印象深刻。两个小伙从山东来到北京,他们的项目是一个科技博客,团队一共有十个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团队每月的总运营 成本却只有四千元。在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中,除了给他们鼓励,也有许多人对他们的创业方向提出质疑。这个团队的官方帐号也在回复中感叹了创业的艰苦,但表 示“为创业,日子苦点也是值得的,毕竟在做自己喜欢的”。

一次,我和一位在一家互联网巨头工作、有创业念头的开发者聊天。谈到创业的艰苦,他说:“如果能做我感兴趣的事情,再困难我也会坚持下去。”

“可这样的坚持能换来你想要的结果吗?如果你感兴趣的方向注定是一条死路呢?”我问道。

他思考良久,点点头:“也对。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做的事情都不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蘑菇街的陈琪,我想他并不会真正喜欢女性时尚。”

我 对于陈琪的创业经历并无多少了解,但我听过他的竞争对手——美丽说创始人徐易容分享创业历程。在一次发布会上,他回忆说,他当年和投资人坐在咖啡厅里聊天 时,听到旁边桌的女生们兴奋地交流着时尚方面的话题,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便决定在这个领域开始他的二次创业;不过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谈到过自己对 于这个领域的喜爱。

唱吧的陈华是个更好的例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开发出这个近来“爆红”的App的团队一定有着一位热爱唱歌甚至是能走 上《中国好声音》的Leader,然而当我向陈华询问此事时,他却表示他对唱歌并无特别的热爱,团队里也没有非常懂音乐的人。我感到有些难以置信,几天后 又向他团队中的一位成员求证,得到的也是相同的答案。

兴趣真的能让创业之路更加顺利吗?或许是;但它也可能成为创业者们绊脚石,尤其是对于IT创业者来说。当你已清楚地知道自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时,继续执着于兴趣,你便很可能被它带向深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