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产品•人物前沿•趋势 › 走进北京创客空间:“攒”3D打印机的人

走进北京创客空间:“攒”3D打印机的人

创客空间的机器人模型在3D打印被热炒的过程中,前《连线》杂志主编、撰写过《长尾理论》、《免费》等著作的科技作家克里斯•安德森离职创业、加入3D打印大军是标志性事件之一。而他的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则让许多关注3D打印的人开始了解“创客”。

创客指的是用基于技术的DIY方式来实现自己想法的一类人,他们大多都信奉开源文化,以“创客空间”(Hackerspace)为“据点”进行创作与思维碰撞。著名的移动刷卡器Square的原型便出自创客空间Techshop;在3D打印领域,从纽约创客空间诞生的Makerbot则引领着全球桌面3D打印机的浪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过去几年,创客文化也在中国大陆蔓延,如今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创客空间。去年四月,国内的创客们在北京举行了“创客嘉年华”,除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外,由创客们亲手“攒”出的桌面3D打印机也是活动上的一大亮点。

1月30日晚,记者探访了北京创客空间的工作室。它位于中关村电脑卖场旁的一幢写字楼内,靠近电梯口的外间大屋被分隔成几个小的办公区域,分配给不同的项目,里侧的小屋则是一间完整的实验室。两间屋子之间的过道一角放着一个木制的机器人模型,头上顶着写有“创客空间”的牌子。

“有想法的时候就把它做出来”

王盛林的工作台位于大屋的最里侧,他的桌上摆放着一台桌面级3D打印机,“这是09年做的,那时候还没有创客空间”。24的他是北京创客空间的创始人和负责人,脸上留着络腮胡子,身着一身运动装,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但说起话来却又不失稳重。

大学期间,他学的是金融专业,却做了很多与专业无关的事情:“做过服装设计、拍过电影,搞过增强现实和多点触摸桌——就是100寸的iPad,在乌克兰教过书,去过全球30多个国家……我做这些就是觉得很好玩,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王盛林

王盛林

在他看来,创客精神的核心是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中国人有很多想法,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场地、没有同样的一群人去把这些想法实现出来。Square的想法肯定很多人都想过,但为什么都不去做呢?我觉得这是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问题,所以我就希望有个地方让大家慢慢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有想法的时候就把它做出来。”

这个王盛林口中的“公开的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在这里,创客们以会员形式加入,做着自己喜欢的项目;创客空间则除了提供场地,还能带来投资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资源。访问其官网可以看到,这里进行过和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包括3D打印机、3D扫描仪、概念电脑、Android机器人、多点触摸桌、增强现实等;王盛林告诉记者,这里不时还会有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前来“驻扎”,和创客们共同开发产品。

背景各不相同的创客们相互协作,并通过交流碰撞思想,产生了不少新奇的想法,也推动了项目的发展。王盛林举例说,他们正在开发的一个3D打印机便是受到了一位设计师的启发;而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机械、电子、艺术设计、计算机等背景的员工都是不可缺少的,“有的项目还需要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的人”。

开源硬件助推个人3D打印机

据王盛林介绍,这里的3D打印机都是在Makerbot公司的开源图纸基础上改进完成的,“快则两个月,慢则半年”,再交由深圳的工厂生产。“Makerbot最初只有三个人,设计出的打印机也很不成型,但他们将图纸发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创客们使用,而创客们也对他们的图纸做了很多改进,并将问题及更新汇总给Makerbot。”

在他看来,开源硬件对于个人打印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加速了进程,否则仅凭3个人不可能做出如此受欢迎的个人3D打印机,市场上将只有3D Systems那些大公司”。在使用Makerbot的图纸的同时,这里的创客们也提交了一些自己的改进方案,“这样大家就不会做很多重复的研究”。

与开源软件不同,开源硬件没有受到盈利问题的困扰:“牵涉到硬件,必须是去卖的,你不卖别人是没法获取的,所以它天生就具备商业模式。”王盛林透露,目前他们开发的3D打印机已经做出了约100台:“一部分拿去卖,一部分用来办活动,教人们怎么使用、维护3D打印机。”他们的3D打印机大多基于FDM技术,除了针对原型图纸进行优化,他们还力求降低成本;目前他们正在开发一台能打印金属的产品,并已经获得投资:“市场上要100万元以上,我们能做到几万元。”

北京创客空间

北京创客空间

一段时间的交流之后,记者跟随王盛林来到小屋参观他们刚刚开发完成的一台3D打印机。屋内凌乱地摆放着各种工具、零部件和图纸,两位创客正在紧张的忙碌着:“项目进行时,我们会7*24小时呆在这里。”一张桌子上摆着一台“个头”较高的3D打印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喷头被固定在三个可在垂直方向移动的吊臂上;在水平方向,三个吊臂可以将喷头移动到平面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很酷吧?传统的3D打印机打直角比较好,打圆效果就差一点;它打圆的效果也很棒,而且速度很快。”

在王盛林看来,个人3D打印机是过去一年3D打印成为全球科技业焦点的重要因素;而在未来,消费级产品也是引爆这个行业的关键:“如果未来出现巨大的变革,肯定跟工业没多大关系,因为和工业有关系的已经出现了30年了;只有面向个人的才是新东西。”。

(本文节选于《电脑报》2013年第6期《3D打印热浪下的中国式探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