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说微博会将我们带进自媒体时代,针对这个说法,我同样要来唱一唱反调。在我看来,微博是能带动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然 而,微博并不能带来一个自媒体的时代,能通过微博成为自媒体的,仍旧是少数人。甚至,相比之下,微博上的自媒体的效果还不如博客。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说说 我的看法。
首先,大部分微博用户不具备信息筛选的能力或意愿,无法成为“把关人”。在传统的大众传播领域,优秀的媒体必须扮演好信息的“把关人”的角色,一方面对信 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另一方面也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自媒体尽管把传播模式由“点到面的传播”变为“点到多点的传播”,但从本质上来说,如果要 将其称为“媒体”,它仍旧是基于大众传播而非单纯的人际传播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筛选依旧是判断一个“自媒体”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然而,大部分微博用 户或者不具备信息筛选的意愿,或者不具备这一能力,或者二者皆不具备,通常情况下能够提供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垃圾信息却不少。新浪微博出台的用户 认证和信息举报等措施,是过滤不良信息、垃圾信息,让用户更容易接触到有价值的信息,但同时也增加了受众接触到非认证用户信息的难度,实际上是对所谓的 “全民自媒体”造成了阻碍。这并非是微博特有的现象,而是所有自媒体平台都存在的;这些平台给都带给每个用户传播信息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使用这些 平台传播信息的用户都能成为“自媒体”。
其次,微博过于碎片化,而多数用户没有掌握合适的信息加工方式。在其他的自媒体平台上,如论坛、博客、社交网站等,内容的长度并没有限制,用户既可以选择 用简短的语言传达精炼的信息,又可以选择用较长的篇幅交代事件的背景、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而微博对字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使内容变得碎片化,一方面加快了 信息传播速度,让受众得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掌握合适的编码方式的用户来说,有时候用微博传播有价值而又有效果的信息,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从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等的微博中不难看出,微博上比较合适的信息表达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合适的筛选、归纳和编码将信息精炼在 140字内,但必须要包含基本要素,特别是信息来源;另一种则是对一篇较长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在把原文的链接附在微博后面;如果能同时做到这两点自然是 最好。对于普通用户,包括相当多的认证用户来说,他们发布的大多数微博并不是完整的信息,而只是信息碎片,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相关的训练,有时也并不注意自 己内容的完整性。这样碎片化的内容很容易使受众对内容产生误解,而这些受众的二次、三次碎片化的传播后,原始信息便可能失真,进而产生谣言,甚至引起用户 之间的冲突。相对来说,那些不对内容长度进行限制的平台,相对较少出现这类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微博平台缺少足够的入口,使得作为自媒体的普通用户并不容易接触到受众。在博客上,你写出一篇有足够影响力的文章,可能被其他 用户或网站转载、可能被网站编辑推荐到频道甚至网站首页、也可能被搜索引擎索引,使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相关关键词进入这篇文章浏览;部分论坛和社交网站 也是如此。但在微博上,即便你发布了影响力极大的信息,除了直接关注你的用户外,被关注你的用户转发几乎是唯一接触到其他用户的方式(由于信息更新速度极 快,热点信息通过站内搜索接触到其他受众的几率不大;而指定对象的发送则更偏向于人际传播,而非传统意义的媒体传播方式),尽管这一方式可能十分有效,但 毕竟过于单一了;尤其是当关注你的用户本身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时,即便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对其有所需求的受众。在如今这个媒介融合时代, 能有多种不同的传播渠道是一个优质媒体的重要标志;因此,微博在变得更为开放之前,这样单一的传播渠道将给想成为自媒体的用户造成严重的阻碍。
也许,未来的微博会变得更加开放、提供更多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和选择,用户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媒体信息筛选方面的素质也会变得更高;到那时,微博或许真的能够带来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但在此之前,微博想成为一个适合自媒体的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