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全国“断网”,许多人会想起2011年初的埃及:面对由Facebook上发起的大规模街头抗议,穆巴拉克政府切断了全国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震惊世界。
不过开此先河的并非埃及,而是缅甸。
2007年8月,缅甸爆发番红花革命,数以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物价飞涨以及军政府的长期独裁统治。在抗议持续一个月后,众多僧侣也加入了抗议的人群;军政府则采取暴力镇压,造成至少上百人伤亡,死者中包括一名日本记者。一些缅甸国内的博客作者将抗议现场的图片和视频传到网上,让外界获知这个封闭的国家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然而9月29日,缅甸全国的互联网突然中断,ISP停止服务,网吧也因此关闭。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0月4日才逐渐恢复。政府对此的解释是通信线缆损坏,但缅甸网民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缅甸政府为防止抗议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被上传而采取的网络封锁行为。在此期间,包括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就此发出了谴责声明。
在2010年大选之前,缅甸被认为是世界上对互联网封锁最严厉的国家之一。当时的缅甸政府屏蔽了Facebook、Youtube、Blogspot、Gmail等网站与互联网服务,还通过立法、行政命令、网络攻击、网络监视等各种手段对网民的上网行为进行限制。
政府对于IT资源的控制还表现在对于通信资源的垄断。迄今为止,隶属于缅甸通信部的缅甸邮电(MPT)是该国唯一的移动运营商,缅甸所有的SIM卡均由该机构发放。
目前,缅甸民众要想获得SIM卡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抽签,MPT会不定期采用这种方式发放SIM卡,其价格相对低廉,仅需1500基亚,但有着较为苛刻的条款,例如用户每月至少须花费2500基亚;而且这种方式发售的SIM卡数量相当有限,能够被抽中的用户都是“幸运儿”。
另一种则是市场购买。尽管不少零售商都表示SIM是禁止在市面上销售的商品,仍有一些手机专营店销售从各种渠道获得了SIM卡并对外出售。采用这种方式购买SIM卡相对容易,但花费高的惊人:GSM的SIM卡至少为90美元,CDMA的也最少需要70美元,较好的号段或WCDMA的SIM卡则需200-400美元。而在几年前,一张SIM的市场价更是超过2000美元。
由垄断而产生的双轨制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腐败。在仰光开出租车的华人袁先生透露,在抽签过程中,负责确认中签用户的街长(街道负责人)们会截留一部分SIM卡,并以150美元的价格销售,获取近百倍的利润,再从中抽取一部分“打点”上级负责人。
缅甸的通信费用相对于当地的生活水平来说也算不上便宜:短信25基亚一条,主叫通话每分钟50基亚(被叫免费);开通上网功能需另外申请,CDMA和GSM分别为800和1000基亚。
我此行接触的几位缅甸人,无论是摩托车、出租车司机、酒店老板、手机专卖店老板还是大学生,谈到网速无不表示“太慢”,谈到SIM卡则无不表示“太贵”。昂内缪去年花200美元购买了一张GSM的SIM卡,这笔开销相当于他10个月的房租。“买SIM卡花了太多钱,所以我现在只能用这样的手机,”他拿出一台金立的低端功能机,告诉我这台手机只花费了40美元;随后他指着我手里的三星智能手机说:“在缅甸,基本上一张SIM卡就相当于一台这个。”
不过对于政府的垄断与管制,包括当年的“断网”事件,所有人都不愿多谈。
“那都是过去了,情况正在变好,”被问及政府对于互联网、手机的限制,昂内缪表达了乐观的态度。给出类似回答的还有曼德勒一家名叫Computer Mobile的手机专卖店的老板。五十岁上下、留着大胡子的他的经营各种数码产品,但数量都不多,其中大多数都采购自中国。去年,他看到数码设备正在曼德勒快速的兴起,于是开了这家小店。“很多(数码专卖店)都是去年开的,”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在过去的几年里,缅甸的确正发生着一些变化。
2010年11月,缅甸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大选,开始由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过渡。新当选的总统吴登盛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加大开发力度、吸引外资。随后,美国、中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企业纷纷进入或重返缅甸市场,让这个国家在封闭了四十余年后重新走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新政策的影响也体现在了IT领域。例如,政府在过去几年内逐渐减少了对互联网的限制,取消了对“黑名单”中绝大多数网站的屏蔽。
10月4日晚10点半,我来到仰光阿纳瓦萨路与第12街交汇处附近的一家没有挂出名称的网吧,网吧门口贴的LOGO上除了几款知名游戏,还有腾讯QQ。网吧内有15台电脑,配置为酷睿四核Q8200处理器、G41主板以及2G内存,采用了正版的Win 7系统。由于时值深夜,网吧内只有5人,除一人在玩游戏外,其他都在用Facebook聊天。
通过Bandwidth Place在印度孟买的服务器,我测得这里的下载速率为1.2Mbps,上传速率为1.53Mbps;实际使用时,也能在Youtube上流畅观看360P的视频。与此前《PC World》报道的0.3Mbps相比,我所侧得网速已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家网吧收费为每小时400基亚,以半小时为单位计费。老板是一位30岁上下的男士,他告诉我,仰光的网吧上网费用大体相当;过去网速较慢,最近有了一定提升,网络也更稳定了。
“为什么缅甸人都来网吧上网?”
“便宜,快。”这位英语不太流利的老板用两个简单的单词回答了我的问题。
除了放松对互联网的管控,缅甸政府还计划逐步打破移动通信市场的垄断。今年6月,缅甸政府宣布向两家外国运营商——挪威的Telenor和卡塔尔的Ooredoo发放牌照,允许它们在缅甸运营移动通信网络。这一举措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将这次竞标称为“里程碑式的通信竞标”。
竞争的加入有望使缅甸SIM卡的市场售价以及移动通信费用大幅降低,但实际效果至少要等到明年才会显现。不过戈佐相信变化会更快道来:“也许就在今年年底,因为东南亚运动会要来了。”
今年12月,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将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仰光和曼德勒也将承办部分赛事,这是该国自1969年以来首次举办这项国际赛事,届时东南亚各国的运动、教练员以及媒体、观众将来到这个正在由封闭走向开发的国家。戈佐相信,这次比赛正在促进缅甸的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加速。
袁先生则不看好新政策能在短期内解决缅甸多年来的积弊。“富人更富了,穷人还是一样穷。情况在变好?那是获得了利益的那帮人说给外国人听的。”